|
BOD快速測定儀通過微生物傳感器法、呼吸計法等原理,快速檢測水體中生化需氧量,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環境監測、水產養殖等領域。其核心部件(如傳感器、反應池、檢測模塊)對污染、老化較為敏感,且試劑穩定性與環境條件會直接影響檢測精度,需通過系統性維護延長設備壽命、保障數據可靠,具體維護建議如下。 一、日常清潔 BOD快速測定儀的檢測流程與水樣、試劑直接接觸,部件污染是導致數據偏差的主要原因,需定期清潔關鍵部位。 每次檢測結束后,立即用純水沖洗反應池與進樣管路,清除殘留水樣與試劑,避免有機物附著在池壁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會消耗氧氣,導致后續檢測值偏高);若檢測高濃度有機廢水,沖洗后需用中性清潔劑(如專用儀器清洗劑)浸泡反應池5-10分鐘,再用純水反復沖洗,確保無清潔劑殘留。 傳感器(如溶解氧傳感器、微生物傳感器)需每日檢查清潔:溶解氧傳感器膜若附著雜質,用軟布蘸純水輕柔擦拭,避免劃傷膜體;微生物傳感器需按說明書定期用專用營養液清洗,維持微生物活性,防止傳感器表面微生物失活導致檢測靈敏度下降。清潔后需晾干部件再裝配,避免水分殘留引發電路故障。 二、核心部件維護 儀器核心部件(傳感器、檢測模塊、蠕動泵)的老化或故障會直接影響運行,需定期檢查狀態,及時更換易損件。 每周檢查蠕動泵運行狀態:觀察泵管是否有變形、破損,若泵管出現老化開裂,需及時更換同型號泵管(泵管破損會導致水樣或試劑輸送量不準);聽泵體運轉聲音是否均勻,異常噪音可能提示泵體軸承磨損,需拆解清潔或更換軸承。 每月檢查檢測模塊(如光學檢測單元、信號處理模塊):光學模塊需查看光路是否通暢,鏡片是否有污漬,若鏡片污染,用專用鏡頭紙輕輕擦拭;信號處理模塊需檢查連接線束是否松動,接口是否氧化,松動的線束需重新插緊,氧化接口可用酒精棉片清潔,確保信號傳輸穩定。 每季度檢查傳感器校準狀態,若傳感器響應速度變慢、檢測值重復性差,可能是傳感器老化,需評估是否需要更換新傳感器;更換傳感器后需重新校準,確保與儀器匹配。 三、校準管理 校準是維持BOD快速測定儀精度的關鍵,需按周期規范開展,避免誤差累積。 每月進行一次單點校準:選用已知濃度的BOD標準溶液,按儀器說明書步驟操作,校準后驗證檢測值與標準值偏差,若偏差超出允許范圍,需排查原因(如傳感器污染、試劑失效)并重新校準。 每季度開展一次全量程校準:選用低、中、高三種濃度的BOD標準溶液,建立完整校準曲線,確保儀器在不同濃度區間均能準確檢測;若儀器長期閑置(超過1個月)后重啟,或更換核心部件(如傳感器、檢測模塊),需立即進行全量程校準,不可直接投入使用。 校準過程中需確保標準溶液在有效期內、儲存條件合規(如避光冷藏),校準后需詳細記錄校準時間、標準溶液信息、偏差值,形成校準檔案,便于后續追溯與問題排查。 四、試劑管理 BOD檢測所用試劑(如稀釋水、營養液、微生物菌種)對溫度、儲存條件敏感,試劑失效會導致檢測結果異常,需做好試劑管理。 試劑需按說明書要求儲存:稀釋水需現配現用,未用完的稀釋水需密封冷藏,且儲存時間不超過規定期限;營養液、微生物菌種需避光冷藏,避免高溫或陽光直射導致成分變質;試劑標簽需清晰標注配制日期、有效期,過期試劑需及時丟棄,不可繼續使用。 配制試劑時需使用純化水,避免水中雜質影響試劑純度;試劑配制過程需嚴格按比例操作,不可隨意調整濃度,配制好的試劑需搖勻后立即使用,或按規定條件儲存,防止試劑分層或沉淀。 五、環境與故障處理 儀器運行環境與故障預處理會間接影響穩定性,需做好環境管控與異常處置。 保持儀器安裝環境清潔、溫濕度適宜:避免儀器置于高溫熱源(如暖氣、烤箱)或潮濕區域(如水槽旁),高溫會加速部件老化,潮濕會導致電路受潮;環境濕度較高時,需在儀器旁放置干燥劑,或加裝除濕裝置;戶外使用的儀器需做好防雨、防曬防護,避免極端天氣損壞設備。 日常運行中若儀器出現報警(如“水樣不足”“試劑缺失”“校準失敗”),需先按報警提示排查:“水樣不足”檢查進樣管路是否堵塞,“試劑缺失”確認試劑是否充足、試劑管路是否通暢,“校準失敗”重新配制標準溶液后再次校準。若報警無法排除,需記錄故障現象,聯系廠家技術人員檢修,不可盲目拆解儀器內部部件。 六、結論 BOD快速測定儀的維護核心是“防污染、防老化、保校準、控試劑”,需通過日常清潔減少干擾,定期部件檢查防范損壞,規范校準保障精度,科學試劑管理維持有效性,同時做好環境管控與故障預處理。只有將維護工作常態化、細致化,才能確保儀器長期穩定運行,為水質BOD檢測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支撐,滿足環境監測、工藝調控等場景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