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濁度檢測儀通過光學原理實時監測水體中懸浮物與膠體顆粒含量,廣泛應用于飲用水處理、污水處理、自然水體監測等場景。其運行穩定性與檢測精度,依賴規范的使用操作與定期維護,需規避環境干擾、部件污染等問題,具體要點如下。 一、正確使用方法 1、開機準備 開機前需做好環境與設備的基礎檢查,為檢測掃清障礙。先確認儀器安裝環境,遠離極端溫度區域與強電磁干擾源,戶外設備需檢查防護箱密封性,防止雨水、灰塵進入內部電路。接著查看設備外觀,確保外殼無破損、采樣管路無變形,電源線與通訊線連接牢固且無氧化。 接通主電源并開啟主控開關,等待系統完成自檢。自檢過程中若出現探頭未連接、光源異常等提示,需先排查連接線是否松動、探頭是否安裝到位,故障排除后重新啟動自檢。自檢通過后進入參數配置界面,確認檢測量程、采樣間隔、數據上傳方式等與監測需求匹配,同時開啟自動清洗與溫度補償功能,避免后續檢測受水體溫度波動影響。 2、運行操作 運行階段需關注水樣流通狀態與數據穩定性,及時處理異常情況。開啟進水閥門,調節水樣流速至平穩狀態,流速過快易產生氣泡、過慢則可能導致水樣滯留變質,需觀察流通池內水體無氣泡、無明顯雜質堆積。若設備配備采樣濾網,需定期查看濾網狀態,防止濾網堵塞導致水樣供應不足。 通過本地顯示屏或遠程監測平臺,實時觀察濁度數據變化。正常情況下數據應平穩波動,無頻繁跳變或數值驟升驟降現象。若出現數據異常,先排查是否為真實水質變化,如周邊是否有污染排放;再檢查儀器自身,如光學探頭是否附著污染物、光源是否衰減,必要時停機清潔探頭或更換光源。 儀器觸發報警時按優先級處理,濾網堵塞需立即停機清潔,光強不足需檢查光源供電與燈泡狀態,通訊中斷則核查網絡連接與通訊參數。故障解決后重啟設備,待數據恢復正常再進入穩定運行狀態。 3、關機流程 短期停機與長期閑置的關機操作需有所區分,避免設備受損。短期停機(如日常檢修)時,先關閉進水閥門,排空采樣管路、流通池內的殘留水樣,再用純水反復沖洗管路、流通池及光學探頭,去除殘留污染物。沖洗完成后關閉主控開關,切斷主電源,若停機時間超過24小時,需斷開備用電源連接,防止電池虧電。 長期閑置時,在短期停機操作基礎上,額外拆卸光學探頭。清潔探頭表面后涂抹專用保護劑,將其存放于干燥、避光的容器中。清空設備內部可能殘留的積水,在防護箱內放置干燥劑,關閉防護箱并做好防塵措施。閑置期間需定期檢查設備狀態,避免部件受潮、老化。 二、維護要點 1、日常維護 日常維護以清潔與狀態核查為核心,每日進行可有效減少故障風險。用純水輕柔沖洗光學探頭與流通池表面,去除附著的懸浮物、藻類等污染物,若水體濁度較高,需增加清潔頻次。清潔時避免使用硬毛刷或腐蝕性溶劑,防止劃傷光學鏡片影響檢測精度。 每日查看儀器指示燈狀態,電源燈、運行燈、通訊燈需正常亮滅,無閃爍或熄滅現象。通過遠程平臺確認數據上傳完整,無數據缺失、重復情況。檢查采樣管路接口是否密封良好,無滲漏問題,發現輕微異常及時處理,避免問題累積擴大。 2、定期維護 定期維護需按周期深度檢查核心部件,保障設備長期穩定。每周重點檢查蠕動泵(若配備)運行狀態,聽泵體運轉聲音是否均勻,無異常噪音;觀察泵管是否有老化、開裂、變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更換同型號泵管,防止水樣輸送量不準影響檢測。同時檢查光源模塊,觀察光源亮度是否穩定,若出現閃爍、衰減,需及時更換光源組件。 每月用濁度標準溶液進行單點校準,將檢測值與標準值對比,驗證偏差是否在允許范圍。若偏差過大,先徹底清潔光學探頭與流通池,排除污染干擾后重新校準,校準完成后詳細記錄校準時間、標準溶液信息、檢測偏差等數據,形成校準檔案。 每季度對設備進行深度維護,拆解流通池(若結構允許),用專用清潔劑浸泡清潔內壁,去除頑固積垢。檢查傳感器連接線束接口,用干凈棉布擦拭氧化部位,確保信號傳輸穩定。戶外設備需檢查防雷、接地裝置,確保其功能正常,應對雷雨天氣風險。 三、結論 在線濁度檢測儀的正確使用與維護,是保障其檢測精度與使用壽命的關鍵。規范的開機準備、運行操作與關機流程,可減少人為操作失誤帶來的影響;日常與定期維護則能及時排除隱患,避免部件老化、污染導致的故障。只有將使用與維護標準化、常態化,才能讓儀器持續穩定運行,為水質監測與管理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